电 话:
邮 箱:
6月27日,天心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汛期爱国卫生工作倡议,要求各单位和市民群众要以深入开展夏季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做好汛期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防病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大家要深刻认识爱国卫生运动在洪涝灾后防病的重要作用,洪涝灾害造成病媒生物滋生,彻底清洁家园,清除病媒滋生环境是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全民齐动员、部门广发动,密切配合,共同把爱国卫生工作中有关卫生防病措施落细落实。
各单位、广大市民要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要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运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和淤泥,清除污水坑塘,打捞河道漂浮物,修复水毁卫生基础设施。重点对洪水淹没区域、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等全面开展灾后环境清理,彻底清理垃圾、卫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对污泥、生活垃圾、腐烂植物和动物尸体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用高温、堆肥等科学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沿街店铺、单位要认真落实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需要,各有关单位、广大市民要积极整治“四害”栖息、滋生地,及时开展禽畜圈棚内外环境、厕所与垃圾收集容器及堆放点等重点部位的消杀工作,对室内外环境及公共场所科学精细开展预防性消毒和消杀。
洪灾过后,环境污染容易引起蚊蝇等病媒生物大量滋生,加之鼠类原生存环境因灾受到破坏而迁移,极易引起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等多种传染病流行。按照“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依靠群众、属地管理”的原则和“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做好汛期环境消杀工作,发动基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要以生活环境及公共场所为主,坚持“先清理后消杀”的原则,对重点区域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杀工作,将重点区域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切实减少蚊蝇鼠害。所使用的消杀药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杀后要加强宣传及检查,防止出现人畜中毒。
受灾点市民不喝生水,只喝烧开后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取水点远离粪便、垃圾、污水;已受污染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澄清、消毒处理;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使用临时水源时一定要进行消毒煮沸。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水源监测和饮用水消毒指导等工作,督促供水单位严格落实水源防护、水质消毒等卫生管理措施,开展饮用水安全应急监测以及城乡饮用水、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监督,增加生活饮用水的监测范围和频次,确保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二次供水卫生标准,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防止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在分散供水地区,要动员群众清理水井,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切实保障群众生活饮用水清洁卫生。
要结合汛期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普及汛期饮用水安全、饮食安全、卫生防疫等健康知识。积极主动提供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切实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广大居民要积极学习汛后防疫防病知识,特别是环境卫生、饮用水源保护和消毒、食品卫生、人畜粪便处理和除“四害”等知识,努力养成不喝生水、勤洗手、吃熟食的习惯,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和溺亡的禽畜,严防“病从口入”,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做到及时就医,要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卫生防病人人有责,美好环境家家受益。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自身健康和生活环境,为汛期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护佑生命安全!